全文摘要:新华社报道指出,业余赛事“城超”很难培养出“国脚”。业内人士认为,草根球员与职业选手间存在专业鸿沟,比赛节奏和对抗强度差异巨大。职业与业余实力差距已在“苏超”等赛事中显现。专家称,球员能力17岁左右定型,若此前未被职业队选中,日后进入高级别联赛的机会渺茫。
“草根球星与职业球员间,隔着一道专业鸿沟。”一位职业俱乐部球队主教练坦言,很多在城超能踢出激烈攻防、漂亮进球的球员,在高级别职业比赛会很难适应,“比赛节奏和对抗强度完全不同”。
职业与业余间的实力差距,其实在“苏超”已有体现,南通队以中乙联赛的南通海门珂缔缘俱乐部梯队为基础组队,长期占据积分榜榜首。此前多场“难进一球”的常州队,引进的中超河南队队员黄紫昌首场就破门,实力明显高出场上球员一筹。
武汉体育大学足球学院副院长花楷表示,足球队员能力水平一般在17岁左右就基本定型,刚好接近多数城超的报名最低年龄。“这个年龄段球员,只要前期没有被职业队挑中,后面再踢上高级别联赛的机会寥寥。”